唯美的畫面、清雅的音樂、精準的解說、人文故事,我在《舌尖上的中國》的美食中逡巡。突然想起幼時奶奶蒸饅頭的一個習慣:將一團老面與新的面粉和在一起,反復揉捏后,要放在案板上一段時間再進行下一步操作。奶奶固然與大師們不是一個級別,但奶奶的這個習慣我卻在諸多的食譜教程中依稀看到過:但凡要面食可口、筋道,須得有這個醒面的過程。矯情的想象一下,就如那和好的面需要好好的睡一小會兒,然后醒來,這才迸發出力道。
碼味,是另一道烹飪程序,稍懂廚藝的朋友都知道,炒溜炸燒之前,都要將食材加各種調味料腌制一會兒,一定急不得。前幾日到一朋友家做客,席間一道火鍋雞讓所有人大呼過癮。一問之下,主人只輕描淡寫地一句:“其實就是碼味的時間夠了而已。啊,原來美食都需要守候呀?!?/p>
做面食也好,做菜肴也罷,離不得靜置與守候。人生亦是如此。面對一場美麗的邂逅,能不能讓自己先靜置一會兒,讓發燙的臉頰與發熱的頭腦如醒面般清醒一會兒呢?偶遇一個可遇不可求的人生際遇,能不能讓自己先守候一些時日,讓躁動的心與顫動的手一起如碼味般碼一會兒呢?恰逢一個很難逾越的坎,能不能先安安靜靜,先停下蹣跚的步伐,看看回頭的路呢?
五味,酸甜苦辣咸,人生百味。你喜歡哪一種?晉人喜酸,粵人愛甜,蜀人好辣,客家人偏咸,各自有各自選擇的理由?,F在的菜肴大多是復合口味,似人生,有百味,你離不開也躲不了,不管是甜還是苦。
人生,苦盡甘來,需要靜置與守候,靜置是厚積薄發,是養精蓄銳,是韜光養晦,是出發前的必須,如同人生,如同戀愛,不宜操之過急、心浮氣躁。為了讓人生更加美味、筋道,不如再給淡淡的靜置插上翅膀:守候。